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是我国内儿科肾脏病学科领域高水平的专业期刊,对促进肾脏病学术交流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刊报道我国肾脏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短篇论著、讲座、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国际学术动态。本刊的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培养我国的肾脏病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肾脏病患者的健康服务。读者对象:内科及儿科肾脏病临床和先关科研教学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9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17/R
邮发代号: 46-10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肾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免疫分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转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后对其凋亡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pcDNA3.1-myc-HBX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K-2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表面人组织相容复合物(MHC)-Ⅱ、CD40的变化;ELISA法检测......
作者:王轩;周益;袁伟杰;朱楠 刊期: 2013- 01
-
STAT1 siRNA转染对高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STAT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siRNA转染后高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内STAT1、磷酸化(p)STAT1、STAT3、p-STAT3蛋白及下游TGF-β31的表达变化,探讨高糖状态下STAT1和STAT3活性变化及STAT亚型变化对TGF-β1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STAT1基因的3个特异性siRNA序列(STAT1-siRNA),应用Lipofect......
作者:郑晓玉;焦素敏;王力宁;陈莹;杨雪;张瑾;杨爽;高鑫然;范秋灵 刊期: 2013- 01
-
低密度脂蛋白促进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蓄积
目的探讨高糖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ECM)蓄积的影响.方法(1)将HPMC随机分为对照组、LDL组(100mg/L)和LDL(100mg/L)+LDL受体阻断剂乳铁蛋白(100mg/L)组,共培养24h.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HPMC细胞上LDL受体的表达;油红O染色法观察HPMC对LDL的摄取情况.(2)将HP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LDL(0、25......
作者:房艳辉;蒋兰萍;陈丽萌;李雪梅;李学旺 刊期: 2013- 01
-
贝那普利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高糖培养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贝那普利肾脏保护作用的调节机制.方法将GMC常规培养分为4组:正常糖对照组(D-葡萄糖5.5mmol/L,NG组)、甘露醇组(甘露醇20mmol/L,MG组)、高糖组(D-葡萄糖30mmol/L,HG组)、高糖+贝那普利干预组(D-葡萄糖30mmol/L+贝那普利10μmo......
作者:牛洪琳;李英;刘茂东;迟雁青;张涛;王秀芬 刊期: 2013- 01
-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球IQGAP1表达改变及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输注对大鼠肾小球rasGTP酶活化蛋白(IQGAPl)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IQGAP1在AngⅡ诱导肾小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输注组和AngⅡ输注组,每隔7d测量大鼠血压及尿蛋白量.分别于实验第14天、第28天处死动物取肾,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法观察IQGAP1在肾小......
作者:刘以鹏;梁伟;杨倩;陈铖;杨红霞;丁国华 刊期: 2013- 01
-
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旁腺全切除(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在本院行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118例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生化(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结果.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118例患者中32例行微......
作者:葛益飞;任海滨;刘佳;俞香宝;孙彬;毛慧娟;张波;王宁宁;朱亚梅 刊期: 2013- 01
-
2010-2011年山西省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2010年至2011年山西省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生率、原发病因构成、血管通路等方面情况,以初步了解山西省血液透析的现状,并为血液净化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1年山西省所有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机构网上直报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各种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完成.结果2010年山西省血液透析年度发生率为每百万人口46.62人,2011年上......
作者:李静;李荣山 刊期: 2013- 01
-
尿L-FABP和NGAL在梗阻性肾病所致急性肾损伤诊断及其肾脏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L-FABP)、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诊断梗阻性肾病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和预测肾脏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解除梗阻前后不同时相的尿液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uL-FABP、uNGAL水平.对不同时相、是否发生AKI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这2个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随访1年,评估uL-FABP、uNGAL......
作者:谢园园;倪兆慧;薛蔚;蒋晨;徐维佳;牟姗 刊期: 2013- 01
-
5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脏病患者540例为研究对象.以携带式动态血压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量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高频超声评价颈部血管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63.9%患者血压模式为非勺型,36.......
作者:王成;张俊;刘迅;李翠翠;叶增纯;彭晖;娄探奇 刊期: 2013- 01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M型磷脂酶A2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汉族人群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5例IMN患者(IMN组)及232例健康体检者(HC组)PLA2R基因rs35771982和rs3828323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MN组和HC组间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IMN组的平均年龄、Scr、......
作者:周广宇;孙延霞;周立祥;于晶;郭莹;尹敏 刊期: 2013- 01
动态资讯
- 1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生物标记物
- 2 比较两种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
- 3 腹膜透析与高磷血症
- 4 podocin基因敲低对小鼠足细胞nephrin和α-actinin表达与分布的影响
- 5 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肾小球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6 168例新疆维吾尔族患者肾活检病理与临床资料分析
- 7 乙酰肝素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8 使用髂外静脉长期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分析
- 9 清除法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小球电荷屏障的变化
-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 11 先天性右肾动脉来源异常一例
- 12 Smad 6和Smad 7基因治疗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 13 P38信号通路在脂多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中的作用
- 14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膜性肾炎和肾淀粉样变一例
- 15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2微球蛋白对人滑膜细胞黏附、伸展和增殖的影响
- 16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 cipl在狼疮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7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抑制足细胞增殖
- 18 TAK1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 19 羟苯磺酸钙治疗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 20 螺内酯对肾间质纤维化中细胞增殖凋亡失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