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是我国内儿科肾脏病学科领域高水平的专业期刊,对促进肾脏病学术交流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刊报道我国肾脏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短篇论著、讲座、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国际学术动态。本刊的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培养我国的肾脏病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肾脏病患者的健康服务。读者对象:内科及儿科肾脏病临床和先关科研教学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9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17/R
邮发代号: 46-10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肾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内建立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治疗组(AS-Ⅳ,n=10)连续7d给予AS-Ⅳ(20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Sham,n=8)及模型组(UUO,n=10)小鼠同时给予等量溶剂灌胃.分别于术后第7、14天取双侧肾组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及病理改变.体外采用......
作者:徐维佳;邵兴华;徐晓萍;姚菊芳;王琴;张敏芳;王玲;田磊;牟姗 刊期: 2014- 10
-
β连环素信号通路介导甲状旁腺素诱导的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并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PTH诱导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阻断β-catenin信号通路以明确PTH发挥作用的信号途......
作者:郭云珊;张爱平;王艳侠;张磊;李宏栋;李震;丁尧海 刊期: 2014- 10
-
巨噬细胞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修复期中的作用.方法24只6~8周龄C57BL/6小鼠被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氯磷酸盐脂质体(LC)组、空白对照(Ctl)组.Sham组仅切开背部皮肤,暴露双侧肾蒂不予夹闭;其余3组小鼠均给予夹闭双侧肾蒂25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3d后留取肾脏标本.LC组和Ctl组在留取肾脏标本前1天分别经腹腔注射LC(0.15~0.2......
作者:魏盼;黄文娟;万辛;戴春;孙晴;陈文;夏文楷;曹长春 刊期: 2014- 10
-
活性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C组)、活性维生素D组(VD组,骨化三醇0.1μg·kg-1·d-1灌胃)、糖尿病肾病组(DN组,腹腔注射STZ58mg/kg)、糖尿病肾病+活性维生素D组(DN+VD组).定期检测血糖、体质量,收集尿标本,18周末处死动物,检测Scr、BUN和尿蛋白变化.PAS及MASSON染色观察肾......
作者:宋志霞;郭银凤;周敏;张晓良 刊期: 2014- 10
-
雷帕霉素通过激活自噬减轻亚溶量补体诱导的足细胞黏附损伤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亚溶量补体C5b-9(sublyticC5b-9,sC5b-9)所致足细胞黏附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细胞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C5b-9攻击足细胞体外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自噬泡形成,罗丹明标记鬼笔环肽(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分布及细胞形态,细胞黏附实验评价足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微管......
作者:吕倩影;周建华;陈瑜;杨凤杰;蒲金赟;张瑜 刊期: 2014- 10
-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与残余肾功能及微炎性反应状态的相关关系
目的研究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残余肾功能、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CAPD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患者34例为观察组(CAPD组);非透析CKD5期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2个亚组:hs-CRP升高组(hs-CRP>3.00mg/L,14例);hs-CRP正常组(hs-CRP≤3.00mg/L,20例).观察组无残余......
作者:冯志红;周晓玲;陈孟华 刊期: 2014- 10
-
腹膜透析患者体质量指数与预后的相关关系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PD)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与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始在本院接受CAPD治疗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23.9kg/m2);超体质量组(24~27.9kg/m2)和肥胖组(BMI≥28kg/m2).连续观察36个月,截止时间2013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81例......
作者:王奕;齐华林;江薇;张瑞青;刘峰;王俊;张颖莹;严海东;庄守纲 刊期: 2014- 10
-
137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37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KDIGO指南推荐标准定义AKI.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成AKI组和非AKI组;根据AKI发生的时机分为保守治疗AKI组及保守治疗非AKI组,冠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
作者:孙妍蓓;刘必成;邹芸;潘家荣;陶源;杨敏 刊期: 2014- 10
-
血HCO3-浓度预测急性肾损伤后肾脏的长期预后
目的随访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的变化,评价血HCO3-浓度预测肾脏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入选169例AKI患者,随访12个月,测定患者发生AKI时、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血HCO3-浓度值变化,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分成恢复组和未恢复组,分析比较血HCO3-浓度,评估血HCO3-浓度在AKI患者肾脏长期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生AKI时血HCO3-浓度(r=-0.302,P<0.001)......
作者:王春林;谢园园;王琴;车霞静;王玲;邵兴华;牟姗;倪兆慧 刊期: 2014- 10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肾脏损害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apneaandhypopneasyndrome,SAHS)具有潜在危险性,可累及多系统脏器及组织,但由其所导致的肾脏损伤目前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及尿蛋白水平,探讨SAHS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损伤,寻找适合评价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以期为临床SAHS的......
作者:李娜;庞桂芬;陈万欣;郑洪飞;段书众 刊期: 2014- 10
动态资讯
- 1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
- 2 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 3 NO-1886对糖尿病小型猪肾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表达的影响
- 4 Klotho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
- 5 1,25(OH)_2D_3对甲状旁腺激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 6 轻链近端肾小管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 7 大黄酸对转化生长因子诱导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 8 Peyer小结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通过诱导分泌IgA的浆母细胞转分化参与IgA肾病发病
- 9 介导血管紧张素Ⅱ上调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信号分子研究
- 10 经皮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内瘘造影的应用
- 11 205例肾脏淀粉样变性病患者的分型诊断研究
- 12 不同抗凝剂对血液透析过程凝血状态的影响
- 13 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听力调查
- 14 内皮素在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
- 15 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测定
- 16 罗格列酮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水通道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环氧化酶2的影响
- 17 血肌酐和胱抑素C联合的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的评价
- 18 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的变化及其机制
- 19 尿酶学检查对腹腔镜CO2气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 20 法舒地尔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