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是我国内儿科肾脏病学科领域高水平的专业期刊,对促进肾脏病学术交流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刊报道我国肾脏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短篇论著、讲座、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国际学术动态。本刊的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培养我国的肾脏病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肾脏病患者的健康服务。读者对象:内科及儿科肾脏病临床和先关科研教学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9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17/R

邮发代号: 46-10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肾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肾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年第4期文章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踝肱指数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是一项无创、简单易行、可重复测量的血管筛查方法[1].异常ABI是血液透析(HD)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2].越来越多的透析中心开始把ABI作为一项常规检查.透析患者ABI测量在许多研究中一般都选取非透析日或透析前5~30min进行,且各项研究测量开始时间无统一标准[3].我们知道HD患者的血压、体液负荷等指标由于透析因素的存在,随......

    作者:张宏涛;朱桂珍;阎磊;朱清;邵凤民 刊期: 2017- 04

  • 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合并IgA肾病一例

    患者,女,31岁,因“尿检异常伴肌酐升高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查尿常规示隐血3+,蛋白3+,红细胞计数1.0891×109个/L,24h尿蛋白量4.0g;肾功能示肌酐114μmol/L,于2016年7月14日行肾穿刺术.术后多次复查肌酐提示进行性升高,7月19日肌酐226μmol/L.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查体:血压(BP)117/79mmHg,心肺腹无......

    作者:周霜;何强;陈茂盛;金娟;刘岳明 刊期: 2017- 04

  • 原癌基因Src与慢性肾脏病

    v-Src基因是第一个被命名的原癌基因,由其编码的一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统称为Src激酶家族(Srcfamilvkinase,SFKs).SFKs的活化可引起细胞增殖、分化、迁移、黏附等一系列细胞生物学效应,不但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还发现其参与机体多种疾病进程.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我们既往的研究基础,对其中的Src激酶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程茜;王玉 刊期: 2017- 04

  • 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或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graft,AVG)较隧道透析导管等其他血管通路具有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势,多数指南推荐首选.但AVF、AVG也存在成熟困难,长期通畅率低等不足.研究显示,排除未成熟内瘘(指术后无法用于透析或3个月内功能丧失[1]),AVF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6......

    作者:靖永胜;王小平;刘芳;王丹;孙鹏;王荣 刊期: 2017- 04

  • 肾小球足细胞线粒体自噬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线粒体生物发生学和线粒体内的蛋白水解系统共同维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和质量的平衡状态,即线粒体稳态[1],其中,线粒体自噬是清除线粒体的主要途径.2005年Lemasters等[2]提出“线粒体自噬”的概念,即受损的线粒体通过特异的、选择性的细胞自吞噬作用被降解并清除.这个概念的提出解释了1962年Ashford等[3]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包裹现象.线粒体自噬既是一种巨自噬,也是......

    作者:陆玮;于力 刊期: 2017- 0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