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是我国内儿科肾脏病学科领域高水平的专业期刊,对促进肾脏病学术交流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刊报道我国肾脏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短篇论著、讲座、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国际学术动态。本刊的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培养我国的肾脏病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肾脏病患者的健康服务。读者对象:内科及儿科肾脏病临床和先关科研教学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9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17/R

邮发代号: 46-10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肾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肾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年第7期文章
  • 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MDA、SOD及MCP-1表达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进展,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作为特异性趋化因子对肾脏炎性细胞的趋化及激活有重要作用[1-2].雷公藤多苷(TG)因具有独特的抗炎作用而被应用于DN临床治疗,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TG对DN大鼠模型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MCP-1表达的影响,与厄贝沙坦作对照,探讨氧化应激和MCP-1在DN......

    作者:张继强;陈卫东;张海峰;尹晓丽;杨萍;刘磊;郭亚玲;张曼丽 刊期: 2013- 07

  •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IgA肾病(IgAN)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位病因.IgAN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外基质增多.由于系膜区与毛细血管袢内皮直接连接无基底膜的特点,当系膜基质与系膜细胞发生免疫炎性反应时,会直接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s)的前......

    作者:刘水仙;姚丽;冯江敏;郭伟;孙立 刊期: 2013- 07

  • 慢性肾小球肾炎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国内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随肾功能的减退伴发不同程度的肾间质纤维化早期准确评估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血清肌酐测定法评价肾功能,敏感性差;肾脏穿刺虽然是确定病理变化的金标准,但有创伤和并发症等[1].肾脏结构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采用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肾功能存在局限性[2],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适用于肾脏研究......

    作者:冯强;马智军;伍建林;房伟;于洪;曾祥敏 刊期: 2013- 07

  •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1],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及早期肾损害者,其内皮功能的变化尚不明确.本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贠琳;徐瑞;张莉;李国华;李佳旻;姚玉才;黄帅 刊期: 2013- 07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激动剂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有3种异构体:PPARα、PPARδ和PPARγ.作为转录因子的PPARs,通过调节特定的目的基因的表达,影响脂代谢、糖代谢稳态、细胞分化、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和肿瘤等[1-2].PPARα激动剂(贝特类)和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作为降脂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被证明具有肾脏保护作用[3-4].而PPARδ激动剂对肾脏作用的研究才刚......

    作者:杨旭;李德天;久米真司;前川聪;宇津贵 刊期: 2013- 07

  • 肿瘤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全世界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人数达1200万,肿瘤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后人类的第二大杀手[1].随着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其5年生存率由1975~1977年的50.3%上升至1999~2006年的67.8%[2],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急性肾损伤(AKI)就是肿瘤及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何及时诊断及防治AKI是肾脏科和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作者:江薇;庄守纲 刊期: 2013- 07

  • microRNA在糖尿病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病因.在我国,因DN而终导致ESRD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DN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深入认识DN的发病机制,并对其发病的关键环节进行干预,不仅可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减轻国家在卫生经济费用方面的负担也有重要意义.目前DN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有研究发现mi......

    作者:许文伟;郑宗基;薛耀明 刊期: 2013- 07

  • 尿调节素相关肾病

    一、概述尿调节素相关肾病也称尿调节素贮积病,为编码尿调节素(Tamm-Horsfall蛋白)的UMOD基因突变致病,临床表现为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1型(FJHN1)以及肾髓质囊性病2型(MCKD2).早期的几项对于FJHN1和MCKD2患病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表明,二者的候选致病基因区域在染色体16p11-13存在重叠[1-3].2002年,Hart等[4]对3个FJHN家系及1个MCKD2家......

    作者:石红光;赵学智 刊期: 2013- 07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在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约为20%~40%,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快速增长,DN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原因.DN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的进行性聚积;后期是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终导致蛋白尿和肾衰竭.D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机制尚未明......

    作者:赵龙;关广聚 刊期: 2013- 07

点击排行